神州高铁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5 20:52:17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神州高铁(00000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片)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神州高铁是国投集团控股子公司国投高新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过二十六年的发展,神州高铁在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装备与数据之外,开拓了地铁和货运专用铁路线运营等新业务。

公司为中国全部85个高铁动车检修基地和段所、60余个机车和车辆检修基地和段所、15个高铁焊轨基地、4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0余个货站、500余条货运专用铁路等提供了核心检修装备,为2,600余个高铁和地铁车站、60余个货运专用铁路车站提供了信号控制系统,为包括复兴号在内的近20,000辆高铁、地铁车辆提供了各类车载核心装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1、国铁市场

2023年上半年,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量快速恢复,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177,044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4.9%,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49亿元,同比增长6.9%。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2023年度将预计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中国高铁发展的势头依然可期。

2、城轨市场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7个城市运营城轨交通线路10,566.55公里,其中地铁8,112.23公里。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36.55公里,新增运营线路8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8段。

(三)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上半年,轨道交通行业逐步复苏,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实现新签合同9.73亿元,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生产交付及项目验收工作,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同比增加41.77%;但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季节性特征,上半年营业收入占全年比重较低,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支出成本费用属刚性需求,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4亿元,较上年减亏0.75%,上半年未能实现盈利。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116.41亿元,较上年末降低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2.93亿元,较上年末降低1.91%。

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抓好交付工作,强化交付队伍管理,建立各子公司现场交付人员的协同机制,在抓好交付质量的同时降低交付成本。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减少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加大考核力度,落实相关责任等方式,持续降低公司应收账款规模。

(四)研发情况

公司坚持研发就是投资的理念,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8568万元。公司多个项目及产品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新联铁动车组空心车轴超声波探伤机获得第四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证书,城轨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获得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高铁动车组在线移动式轮辋轮辐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投集团第四届科技成果三等奖;华兴致远动车组车底检测机器人系统获得2022年度苏州机器人产业协会的创新产品奖,香港地铁检修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应用场景获得2022年度苏州机器人产业协会的优秀案例奖;苏州市2020年企业专利导航计划项目-列车入库360°智能检测系统专利导航通过验收;南京拓控受电弓及车辆全车(360度)动态图像检测系统,通过江苏省工信厅新产品鉴定。此外,南京拓控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锦申科技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

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抓好研发管理和研发协同,加强科研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和结题;持续加强研发和营销协同,瞄准客户需求开展立项和研发,真正研发出符合客户需求,能够持续贡献利润的产品。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业基础

神州高铁经过二十六年发展,具备完善的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装备产业链基础,旗下多家子公司处于细分行业龙头地位。在多个细分领域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实力,并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2、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优势

神州高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打造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集群,旗下已有1家国家级和7家省部级“专精特新”企业,子公司新联铁两次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公司坚持研发就是投资的理念,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3年6月30日,神州高铁拥有授权专利806项,其中发明专利213项;2023年新增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2项为国际授权的PCT发明专利。

3、新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神州高铁在保持原有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装备与数据业务板块增长的同时,逐步开拓了地铁和货运专用铁路线运营等新业务,上述新业务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环境风险

近几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增加。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行业也面临产业格局调整和产业生态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发展形成挑战。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号召,抓住“新基建”、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等确定性的政策机遇,推动产业布局落地。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紧跟产业变革步伐,以持续迭代的新产品、新业务努力把握市场先机。

2、新业务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新业务发展受外部环境变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产业资源匹配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务落地及业绩实现具有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依托二十余年积累的产业资源,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谨慎开拓新业务,通过组织架构顶层设计、组织能力及队伍建设、预设风险控制机制、加强经营管理赋能等方式,引导相关业务板块有序发展。

3、资产减值风险

公司目前商誉和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仍然较高,占资产比例较大,如相关子公司经营不达预期,或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可能导致减值风险。

应对措施:以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为导向,通过管理赋能和产业协同,引导和支持子公司业务拓展。对于投资参股项目,公司将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投后管理,提升内控水平,严格防范并妥善处置可能存在的项目风险。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