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曾过端午节,在他没有投江之前,人们又是纪念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荷风飘香,端午安康,夏至后的第二天,我们遇到了传统佳节端午,民俗有云:“夏至端午前,必定丰收年”。对于千百年的农耕大国而言,这样的吉祥寓意,没有人会觉得它流于肤浅,纯为押韵。
老话说早端午,晚中秋,除了漫长又浓厚的春节,中国人最重视的另外两大节日,分别承包了我们的一早一晚。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然而只有农历五月才是属于“午”月。《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有人说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诞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如今,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你们不清楚的是,屈原也曾经过过端午节,那么在他没有投江之前,人们又是纪念谁呢?
《易经》有“飞龙在天”,端午最早的起源,跟天象有关,既有对龙图腾的崇拜,又有对宇宙的奥秘和观星文化的致敬。而民俗的流变在这当中,又不断丰富它的各种元素,使得端午节变得越加饱满。
屈原跟端午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是一次意外,他对自己国家的挚爱和痛惜,不惜以死明志,其实是希望人们有更好坚守和活下去的希望,我觉得这才是屈原值得纪念的意义,当然历史上那些王朝,是希望树立忠君爱国的典范,自然屈原也符合这种标准,所以,他选择投江殉国。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原因。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楚人同情屈原的遭遇,甚至有传说,大家对他进行打捞,成就了后来的龙舟。因为打捞无果,怕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用米团投入江里,希望鱼吃了米团就不吃屈原的身体了,又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这也就成了端午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来历的一种说法。当然划龙舟和吃粽子可能在屈原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因为端午节其实早于屈原。
不过,今天端午节,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联系,划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吃粽子,以及后来挂陈艾菖蒲、喝雄黄酒、挂香囊等等,都是我们民俗文化不应该被遗弃的一部分。
至于,端午到底是应该说安康,还是快乐,实际上早就有了解释。除了清明以外,我个人觉得,现在保留至今的传统节日,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快乐,当然也希望各位幸福安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