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复盘,团队再努力也是低水平重复 当前观点

2023-05-17 20:24:56 来源:舵舟

进入五月,突然意识到时间过得太快了,好像没干什么这一年就要过去一半了。

一下子有了紧迫感。我知道是该复盘的时候了。

为什么?


(相关资料图)

因为我们很容易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时间中,看似每天都忙忙碌碌,做这做那,但又好像没干什么,也没有拿到什么结果。要么就是迷茫、内耗,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过一天算一天。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抽离出来,客观地看看过去都发生了什么,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告诉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调整。

复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回望过去,反思自己,指导接下来的行动。复盘能让我们避免陷入“天真的练习”,即漫无目的地、机械地练习,很少看到练习中的问题,也就很少能进行改进,日积月累就成了低水平重复。

01

80%的公司都不会复盘

复盘肯定不算是一个新鲜的方法,很多公司都开复盘会:周复盘、月复盘、季复盘……但很少公司能把复盘会真正开好,比如说我旁听过的一家公司的复盘会。

这是一个项目的复盘会,项目组提前给各参与部门发了会议通知,要求各部门准备复盘内容:具体负责的版块、结果汇报、亮点和不足、改进措施。

会议中,项目组整体汇报项目情况, 包括支出、营收、整体评价等,各个部门按照会前准备的PPT内容汇报,最后领导总结发言。

会议结束后与会者都收到一封会议纪要邮件,过一段时间还会收到关于项目奖励名单和奖金数字的邮件。

多么正常的一次会议啊。

再来说一些会上发生的细节情况: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风格喜好进行汇报,最后领导只记住了表达好的那一个;每个部门都是亮点说的多,不足说的少,结果说的多,原因分析少,而且不足的原因分析更多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按顺序讲完,只有领导点评,没有相互探讨;会议结束各自回到工作岗位,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工作。

这样的复盘显然不会带来什么效果。准确来说,这只是完成了一次常规总结会,称不上是一次深度复盘会。

02

到底什么是复盘

何为复盘?其最早源于围棋术语,是指每次博弈结束后,双方棋手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提升自己的水平。

通俗地讲,复盘就是把发生的事情再从头过一遍,从过往实践中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形成更好的策略,用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复盘是一个向自己过往实践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方法。

复盘作为工作方法,得到了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极度推崇,他不仅将复盘应用于企业,还将复盘放入联想三大方法论中(联想三大方法论:极强的目的性,分阶段实施,复盘),要求团队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

柳传志说:“在这些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长中,‘复盘’是最令我受益的工具之一。在奔忙行走的日日夜夜,从不回头观望自己和同行人的职场人,有可能连前方道路是否正确这最基本的方向感都会丧失。”

真正的复盘,有几个重要关键词:清晰的目标、客观还原事实、深度分析原因、可落地的举措。

还是拿前面说的复盘会来说,为什么说只能算是一次常规总结会呢?注重成果与经验,没有客观还原事实;没有深度分析原因,没有相互质询的过程;阶段性结束,没有后续的落地动作。与复盘的几个关键词完全背离。

03

如何开好一场复盘会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不复杂。甚至简单到一张图就能说清楚(如下图复盘清单)。但是从知道到正确运用总是隔着一段距离,用对复盘,还需要知道这些注意点。

复盘第一步是回顾目标,这里强调,既要回顾目的也要回顾目标。

目的是背后做事情的意图,是OKR(目标与关键结果法)中的O;目标是具体可量化的,更多是KR。提高销量是目的,卖100万台产品、好评率98%是目标。

有句话说,“无目标,不复盘”。真正的复盘是从回顾目标开始的。这也更加说明:做事之前制定目标真的很重要。

如果目的、目标不清晰,复盘时也要去思考,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项目的预期是什么。便于本次复盘对照,提高下次定目标的准确度。

复盘第二步是评估结果,核心要点是:还原事实。最终产生的结果要和原来的目标,一条一条去对照,客观还原事实,客观提炼出亮点或不足。

举个例子,上个季度定的目标是销售额达到200万,完成一家新店开业。评估结果的时候,先列出事实,销售额最终完成100万,新店顺利开业。再提炼亮点和不足,不足就是销售额差距比较大,尽管新店开业,但是还有些准备工作没有很好完成,列举出哪些没有做好的。

还原事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数据、有事件、有案例。

分析原因,是复盘中最难的,也是最能产生效果的一个步骤了。难的是复盘的人能否真正的敞开心扉,敢于向自己“开刀”,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在很多同事、领导、下属面前。

自我反思,就是要在分析不足原因的时候多从自身去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业绩完成不好,为什么不好呢?影响业绩达成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没有做好?为什么没做好?

要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复盘,就要转换视角,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我”,跳出来看原来自己做的事情。

最后,行动计划也很重要,没有落地举措和行动的复盘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根据前面分析出的原因,最后要去落实三件事:继续做(Continue doing)、停止做(Stop doing)、 开始做(Start to do)。

每一个后面都是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复盘。

04

如何开好一场复盘会

步骤就是那些步骤,但是,真的做到了吗?

开了那么多次复盘会,依然找不出阻碍业绩增长的真正原因,团队该吵架还是吵架。怎么来甄别或者确保复盘到最后挖掘的是真因呢?

总结了几条供参考。

首先看分析原因所得出的结论落脚点是否在偶发因素上。如果分析完都是偶然因素,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有人把销售业绩不好归因于市场环境不好,即便真的是市场因素,那又能怎么样呢?我们没办法去扭转局面。换个角度,有哪些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做而导致结果不好的?归因向内,才能有改变的可能。

其次,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有人会说事情最终都是人做的,不指向人就没有责任,下次还是会犯错误。

但是,人各有不同,水平也有高低,归于人相当于把事情归到不可控因素上,这依然属于外部归因法。

这就跟一个人上班迟到,归因于路上太堵车、司机开得太慢是一样的道理。最终也找不到事情背后的根本原因,也就找不到改善的路径和方向。

从流程上、本质上去分析问题,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联想有一句话放在这里很合适:“事为先,人为重”,复盘的目的是为了向过往的实践学习,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复盘不是追责,也不是树立英雄,所以结论不应该指向人。

第三,结论是否经过3次以上连续追问。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要穿越信息的迷雾,剥离表面现象抓住本质,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自问还不够,还需要团队小伙伴一起来问,这就是集体复盘的价值。

没有经过追问的复盘只能停留在事件本身,背后的原因是剖析不出来的。

还有一条,结论是否经过交叉验证。在法律上有一个共识,就是在审案子的时候,孤证不能算数,必须是证据链才行,证据链才能避免造假。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用交叉验证。

比如说下属跟老板谈话,下属很敏感,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不是老板不再信任自己,然后就会通过各种事情来验证自己的结论,以得到最终的确认。交叉验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风险,保证结论更接近事实。

05

做好复盘的五个心态很多公司做不好复盘,可能是文化、心态出了问题。

在服务公司过程中我很怕团队问一个问题:你说联想集团把复盘作为文化,但是这家公司发展并不太好呀,是不是复盘这个工具也没那么好呢?

类似的问题,还有关于OKR的。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也常说:工具无罪。

问题可能出在文化和心态的匹配上面。用好复盘,也需要一些文化底层的支撑,比如:开放、坦诚、实事求是、反思自我、集思广益,这些内容沉淀和凝结下来其实就是核心价值观。

这其中也包含了一把手“以身作则”的文化基因,是对一把手格局和胸怀的考验,一把手敢于自我批评和反省,敢于开诚布公复盘自己,团队和员工才有可能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开诚布公的公司文化。

我们反复强调,复盘并不是搞批斗,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对过往实践的学习,提升自身和团队能力。

具体来说,对事是战略上及时校准方向、调适路线,战术上攻克具体难题、及时总结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对人是集思广益、提升组织智商,促进团队打造、文化落地。公司想要用好复盘,需要一把手以身作则,需要公司文化相互作用。 推荐阅读: 如果你还想继续交流关于“复盘”的话题,如果你还想了解我是如何引导企业开好一场复盘会的,如果你也想请一位教练辅导团队的复盘会,欢迎添加微信交流。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