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区共兴” 德阳这样“出招”

2023-05-09 08:05:39 来源:德阳日报

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全省产业基础最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5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成都平原经济区专场。

德阳如何聚焦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激荡率先发展的澎湃动能?近年来,我市抢抓国省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资料图)

5月8日,“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平原经济区专场在成都召开。本报记者 文潇 摄

成德同城化

迈入发展新阶段

交通体系建设上,德阳建成“6高7快4轨”综合交通体系,市域铁路S11线开工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今年全线通车,成德间动车日开行超百趟、最快23分钟到达,开通城际公交线路7条,成德人流量日均超30万人次。

尹文忠 摄 

在产业协作上,“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启动建设,与天府新区共建总部基地,700余家成德企业实现产业配套。德阳成功举办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引进的川发龙蟒锂电、欣旺达动力电池、东旭光电等百亿级项目与成都形成产业链配套协同,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加快推进,去年铁路货运量增长13.5%。此外,公共服务实现同城共享,建成教育联盟8个,成德结对学校达96对,20余家医疗机构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开展深度合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创建完成,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78.2%,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16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通办。

对标短板

解决同城不同质

德阳将“同城融圈”作为全市五大战略之首,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德阳对标成都补短板,重点解决同城不同质、同城不同感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成德两地如居一城”。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学习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经验,加快美丽宜居德阳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组建教育联盟和医联体,建设一批顶尖名校和三甲医院;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开展十大营商环境整治行动。

徐勇 摄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依托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深化“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等互动模式,务实推进飞地产业合作,共同推动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数字经济飞地园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天府(旌湖)实验室、德阳大学科技园,与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共同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建设。

为充分发挥与成都空间距离近、综合成本低的优势,联合做强“大遗址”“大熊猫”等品牌,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共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当天,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付帅 摄

开放发展方面,德阳将加快市域铁路S11线、成绵高速扩容等开放通道建设,与成都铁路港共建国际铁路大港区,推动成都港口岸功能向德阳延伸。在项目联动招引方面,与成都联合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引导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在两市科学布局。

记者访谈>>>

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德阳这样干!

“省委赋予了德阳市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的历史使命,请问德阳将采取什么措施来推进落实?”在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日报记者向罗智波提问。

本报记者 付帅 摄

罗智波表示,德阳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工业城市,今年迎来建市四十周年。目前,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16%的风电机组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年产量世界第1,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是首批入选工信部确定的2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在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方面,德阳市委按照“3+1”产业布局,“3”是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1”就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是打造万亿级产业,其他3个都是千亿级产业。

“打造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作为德阳市的一号工程。坚持产业集群化、科技自主化、制造数字化、产能国际化,要实施‘四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整个突破1万亿。”罗智波表示,德阳将从四个方面行动。

一是实施“强链育群”行动。建立“链长+链主+促进机构+联盟”链群服务体系,开展产业集群梯度培育,到2027年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千亿级产业链,先进冶金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汽车产业3个200亿级产业链,轨道交通、新型农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3个百亿级产业链。

二是实施“科技赋能”行动。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重点,尤其是我们要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依托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和关键技术攻坚,到2027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省平台8个以上,力争规上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

三是实施“蓝鲸倍增”行动。聚焦全市50户重点工业企业,支持东方电气、国机重装等龙头企业拓展市场,力争到2027年培育200亿级装备制造企业2个以上、百亿级企业3个以上、50亿级企业3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超200户、专精特新企业超50户,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形成20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大型企业,培育100个细分领域的配套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

四是实施“增量突破”行动。德阳以举办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为载体,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争取一批功能相关、产业相连、要素相融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力争到2027年新签约3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超过10个。

记者 | 陈晓霞  编辑 | 肖曦

责编 | 汪巧  值班编委 | 陈德

标签:

最新内容